文章系统  
首页 > 南昌大学 > 浏览文章

时评撸起袖子加油干 “前景无限”梦成真

(编辑:南昌大学 日期:2017年01月23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我校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谢明勇团队主持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临床药理团队参与的“瑞舒伐他汀钙及制剂产业化新制备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合理应用”项目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校继2015年度江风益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再次摘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大奖,令人鼓舞和振奋!

  获奖的喜讯在南昌大学各官方媒体公布后,迅速点燃了南大人的荣耀与热情,总阅读量短短数日突破7万+,后台留言“被挤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致辞中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年前,潘际銮等老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学校有限的经费,重点培育食品科学和发光材料2个学科。在此后20年中,学校不但持续、重点地支持这2个学科,而且作为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加以扶持。正如江风益所感言的那样“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急功近利,真正要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出来的,是要吃苦的,是要有恒心的”。正是这种前瞻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才可能让梦想生根、萌芽。

  责任担当、工匠精神。江风益团队“十九年磨一剑”、谢明勇团队16年技术攻关和熊玉卿、夏春华的奋起直追,都体现着这种工匠精神。江风益团队常年坚持轮班倒、协作制,高效率的推进研发进程,“白加黑”,“5加2”早已不是新常态。为找到合适菌种,谢明勇团队访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白天找菌株,晚上睡火车,甚至遭遇不解和冷漠。2000年7月才开始招生的药学院药学专业,教职工仅65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在这样一个资源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学院和学科,他们能拿到国家大奖,靠的也正是这种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立足区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正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使命和价值。“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硅衬底LED产业化,开辟了国际LED照明技术第三条路线,也助推着江西打造“南昌光谷”。“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以解决我国果蔬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推动了果蔬精深加工产业的科技进步。“瑞舒伐他汀钙及制剂产业化新制备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合理应用”项目与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成功地推动了产学研用的结合。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一波竞争,高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和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只有坚持与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需要同向同行,紧密结合国家、江西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所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院校,我们在生存和发展中虽然存在着种种的先天不足,但从江风益团队的“硅基蓝光中国芯”、谢明勇团队的“果蔬加工新时代”,到临床药理团队“药学领域零突破”;从去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到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看到了学校发展的曙光和希望。这些获奖团队身上受体现出的责任担当、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不但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精英,更是催生南昌大学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让我们沿着胜利的脚迹,带着荣耀和自信,始终保持一种前瞻的眼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南昌大学就一定会“前景无限”梦成真!



  • 责任编辑:范若云
上一篇:我校多项成果亮相全省首届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
下一篇:大美南大相见春风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