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统  
首页 > 新余学院 > 浏览文章

新余日报一朝蜕变寰宇宽——新余学院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纪实

(编辑:新余学院 日期:2017年11月30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消息链接:http://www.newsxy.com/paper/xyrbweb/html/2017-11/28/content_1_3.htm

 

2017年6月,在教育部举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新余学院作为全国29所地方高校之一,集中展示了3年来转型发展成果,受到教育部专家和全国兄弟院校关注。

作为一所年轻的地方本科院校,新余学院自201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就致力于建设一所以工学为主导、文理为基础、新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多学科和谐发展的学科专业系统,以培养“品德素养好、应用能力强、就业有实力、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2014年,新余学院积极相应国家提出的“指导一批通俗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号召,启动并周全推进黉舍的转型发展工作。2015年2月,黉舍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3年来,黉舍切实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加强门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赓续提拔黉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生为本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坚持以生为本、能力为重,积极探索‘三个课堂’有机结合,彰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特色。相沿‘平台+模块’课程系统,加大门生实践教学比例,使实践教学进一步凸显。力争用10年时间,把黉舍初步建成特色光显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谈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党委书记刘冬如是说。

为培养门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黉舍建有162个校内实验(训)室,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3个,覆盖了所有本专科专业。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涵括1000平方米的大门生创新实践中间和3000余平方米的大门生创业孵化中间。重点打造5000多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发展中间,采取“黉舍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模式,让企业带着设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以工作室情势入驻黉舍,实现企业经营、研发与门生课外实践与创新的有用融合。中间现有10家企业入驻,成效显明,获各类专利32项,竞赛获奖10项,设计方案10项,企划方案7项,大门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

与此同时,黉舍大力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举措计划,积极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提拔门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目前,黉舍已经完成30门应用型课程建设。十三五期间,还将投入1000万元建设100门应用型课程。通过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渐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努力提拔门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黉舍大力推进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2014年,黉舍成立新余学院合作发展联盟和产教融合发展中间,与复兴通信公司共建了教育部——复兴通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双方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企业级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及基础网络等实验实训平台,同时,成立了复兴通信信息学院作为办学主体;与中软国际公司合作,企业方为黉舍提供价值500万元的教学资源、软件体系和开发平台以及吻合企业需求的实训场地;与新道科技公司合作,建设面向经管专业的假造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平台;与杭州万霆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投资872万元建设装置式建筑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基地……

为深入推进黉舍转型发展,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初,黉舍启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11311工程”,要求各二级学院要和一个地方当局部门或单位进行结对;和一个省级以上行业协会进行结对;和三家专业相干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其中至少有一家是本地企业);和一所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进行结对;和一所科研院所进行结对。

自“11311工程”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各二级学院共完成新合作签约单位91家,其中当局有关部门或单位9家、行业协会8个、深度合作企业33家、科研院所8个、高校10所。

产教融合发展中间、大门生创新实践中间、大门生创业孵化中间、青年创客工场……一大批产学研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成为产教融合和实践育人的紧张载体。近三年来,黉舍积极组织门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运动,大门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立项413项,其中国家级44项。“比笔119消防服务”获江西省“互联网+”大门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铜奖;《Wings(问思)科普教育》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金翼奖”。

立足地方产业需求赓续优化专业结构

新余是一个新型工业城市,是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新余学院在升本之初,就确立了“对接地方上风产业,服务新余发展大局”的办学思路,围绕办学要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的必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需求设置专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赓续优化调整全校的学科专业。重点围绕新余市的钢铁、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新余市伶俐城市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地方和行业急需、上风凸起和特色光显的学科专业,目前已形成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类、装备制造类、光电信息通讯技术类、经济管理类和文化创意类5个特色专业集群。

为破解新余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黉舍加快新能源学科发展,成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新能源类本科和专业专业,执行新能源学科建设“特区”政策,对新能源学院执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赋予其充分的自立权。通过引进专业师资、整合校内相干专业师资等情势,敏捷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投入230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体系实验室等15个新能源类专业实验(实训)室,并争夺财政专项资金2600万元建设2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与赛维LDK公司、江西瑞晶等大型光伏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联合办学,执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黉舍的“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模式创新研究”被列为江西省教育体系体例改革试点项目;《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第十三批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通过数年的努力,黉舍新能源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形成了新能源类人才培养的先发上风。至今已向社会输送了2000多名良好的新能源产业专门人才,深受企业迎接,一批卒业生敏捷成长为企业的中坚主干。新能源方向的科研也取得长足进展,获得江西省当局庞大科技专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国家天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新能源类的“材料物理与化学”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

科研与应用结合全力服务地方发展

黉舍看重将科研工作与新余的地方建设相结合,为教师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组建了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黉舍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间、新余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间、新余新能源研究所、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间等19个科研平台,成立了太阳电池硅材料协同创新中间、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及其衍生产品协同创新中间、夏布艺术协同创新中间、建筑节能技术协同创新中间等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间,积极推进“百校联百园”“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两项举措计划,鼓励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研发,有力地推动和进步了教师的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黉舍主持的江西省庞大科技专项项目《晶体硅大阳能电池透明导电膜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在江西升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推广应用,为该公司制作硅晶体和非晶硅薄膜叠层电池的透明导电功能薄膜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晶体硅与非晶硅结合的多结高效太阳能电池,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与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参与新余市伶俐城市项目建设,共有200余师生参与了项目开发、建设及管理,承担了软件测试、体系维护等项目工作。2016年,黉舍参与建设的新余市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有用进步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拔了市民幸福指数。

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间是该校重点发展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间致力于开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应用型科学研究,重点研究新余产业经济和新余地方文化产业。近几年来,该中间圆满完成了新余市当局委托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发改委委托的《新余市“十三五”加快服务业发展研究》、市文广新局委托的《新型城镇化与新余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等多个庞大课题,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上一篇:校党委召开2017年第十九次会议
下一篇:第一届新余建筑工匠论坛暨装置式技术研讨会在建筑工程学院召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