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西高校

校报头条让“家文化”温暖每一位理工人——江西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时间:2016年04月08日 信息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本报讯(朱贤凌)近日,由我校学子改编演唱的江理好人榜《南山南》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歌曲表现出的好人好事感动着我们,他们是江西理工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见证。近年来,我校形成了崇善向上的良好氛围,坚持行善的个人和群体不胜枚举,师生精神风貌和谐、向上,充分反映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我校在办学地位、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实力实现稳步提升的同时,始终坚持“把职业当事业、把学子当孩子、把校园当家园、把同事当亲人”的“家文化”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校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多维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大幅提升。
  理念引领 创造思政教育新格局
  如何将科学理论植根于师生心灵?学校党委敏锐地意识到,理念的高度决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高度。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把职业当事业、把学子当孩子、把校园当家园、把同事当亲人”的“家文化”理念作为发展动力,引领师生思想、激励师生斗志、凝聚师生力量。通过对学校办学历史和经验的凝练整理、对学校文化内涵的把握、对自身优势的挖掘,确立了“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积极宣传我校毕业生“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三实”特质,总结提炼了我校以“责任、笃实、卓越”为核心内容的大学文化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理工家文化,研发、凝练、编排了一系列文化作品。在校风的基础上,谱写了校歌《我们从这里启航》,以校歌旋律为背景,编排了《理工阳光操》,设计了校徽和校标;以理工精神为内容编写了“理工家训”,制作了“理工大家庭——我是理工人”文化宣传册,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我是理工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理工师生更好地感受到“家文化”的洗礼和感召,以此砥砺理工精神,传承理工文化。学校还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精品活动,使理工“家文化”根植于师生的心中。充分利用赣南苏区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苏区精神、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等特色文化,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至今已举办29届;坚持每年举办“一二•九”班级革命歌曲歌咏大赛,至今已举办23年;坚持每年举办“青春杯”辩论赛,至今已举办17届;坚持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节以及各类文艺晚会和文体活动;打造了深受学生欢迎的“八角讲坛”,至今已举办130多期;开辟“清江论坛”,建立了校内学术科技、文化和生活漫谈的交流平台……
  以爱育爱 营造思政教育好环境
  “欧珠,听说你学习很努力,我很高兴。最近学习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下午有空,你和吉米来趟我办公室吧。”土木142班的西藏籍学生欧珠措姆手机里一直珍藏着这条短信。她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班级导师、校党委书记罗嗣海发给她的。那次谈心之后,欧珠和吉米不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也积极融入了班级大家庭。得到班级导师关心的不仅她俩,罗书记还经常参与她们的班会,去自习室与同学们交流。“罗老师就是我们班级的大家长!”该班同学们骄傲地表示。
  这种现象在江西理工大学并不稀奇。学校自2013年启动施行了以“领导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教师联系学生”即“三联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通过领导干部对班集体的监督、指导,党员对教师、学生的示范、带动,教师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帮扶,拉近了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学生的距离。学校还常态化组织开展“连心大调研”、“五深入、六必访”、校领导接待日、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等活动,切实了解和解决师生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使工作得以持续有效推进。学校领导干部不仅能够很快地对问题进行反馈,并且能够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及对学校的看法,使学校决策也更加民主,更能代表师生的利益,大大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2015年9月,我校赣州、南昌校区两名同学不幸身患重病,学校师生、校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两位同学共筹集了近五十万元善款。学校也随即设立了“江西理工大学学生爱心基金”项目,使校园援助更加制度化、常态化、有序化。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抓手,率先在全省开展师德师风示范学院创建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并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典范。学校还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他们积极搭建多类别、多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平台,提升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要求辅导员做到“十必谈”、“十联系”,引导他们始终把学生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放在首位,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全校形成了潜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浓厚氛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的言行举止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以责任和爱滋养着学生、感染着学生。电子122班的刘明裕在大一曾是个天天逃课、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学,后来在班主任钟萍老师的努力下,刘明裕变成了上课最积极的同学:“我要好好学习,不想辜负老师对我的关心。”
  以榜样带动榜样 打造思政教育活教材
  3月15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付潇翔再次来到赣州市中心血站,献了2单位的血小板(一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800毫升全血)。三年来,他累计献血达22400毫升,相当于5个成人体内血液量总和。近日,付潇翔的事迹得到了省内外各大媒体的报道。在他的影响下,已经有许多同学跟他一起献血。
  像付潇翔这样“一人做好事不停歇,影响带动一批人”的例子在学校还有很多。学校注重校园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培育工作,坚持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十大典型人物”以及教学、科技和管理等各类先进典型和师德标兵,开展“理工平凡人”的评选……学校涌现出了“背着母亲上大学”的车牛牛同学,“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张修志老师,“坚持三年义务陪伴退休教师”的袁海生同学,“赡养送终邻居老人”的戴朝护老师等一大批“向善”典型;“学霸寝室”、“全国自强之星”汤卫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小平科技团队”等一大批“向上”典型,并利用校园网、校报、橱窗、电子屏、教育电视台、微信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将这些先进典型树立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在校园内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我们希望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引导广大师生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党委副书记张建中说。学校还建立了网站、微信平台实时报道机制、大学生记者团挖掘报道机制和校内校外联动机制,挖掘发现更多凡人善举。
  江西理工“身边好人”产生了一定的“蝴蝶”效应。2015年3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2班学生周戬不畏天寒水冷,冒着生命危险勇救落水女子,事后没有留下姓名就湿身悄悄离开现场,后被细心群众认出和记者拦住才不得不承认。事迹发生后不久,学校党委召开表彰大会,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学习周戬敢于担当、积极奉献、善谋实干的卓越品质。随后我校接连出现了一大批好人好事:临危不乱、挽救全车乘客性命的吴娟秀同学,寒冬跳江救人、事后不留姓名的李奇同学,用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的沈汉军同学……如今,江西理工“身边好人”已形成集聚效应,广大师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整个校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上一篇:我校召开第四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下一篇: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民安一行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作者:佚名 编辑:江西理工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